“充耳不闻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塞住耳朵不听,形容专心致志以至于什么声音都听不见,或者形容故意不听,拒绝听取别人的意见。但是鲜为人知的是,“充耳”竟然是古时候耳塞的称谓!
《诗经·淇奥》:“有匪君子,充耳琇莹,会弁如星。”《毛传》解释说:“充耳谓之瑱;琇莹,美石也。天子玉瑱,诸侯以石。”瑱(tiàn),美玉,用丝带佩在冠冕两旁,下垂到两耳之侧,作用是塞住耳朵避听,故又称“塞耳”。按照礼制,瑱为天子所用,诸侯则用美石,即琇莹。弁是帽子,“会弁如星”是指帽子的接缝处也镶嵌着美丽的宝石,像星星一样闪闪发亮。这几句诗是极言君子的服饰之盛。
《诗经·旄丘》:“叔兮伯兮,褎如充耳。”褎(yòu),服饰华美的样子。《毛传》解释说:“褎,盛服也;充耳,盛饰也。大夫褎然有尊盛之服而不能称也。”这句诗是讽刺叔伯虽然衣衫和耳饰华美,但是德行却不能与之相称,正如郑玄所说:“如见塞耳,无闻知也。人之耳聋,恒多笑而己。”这已经是引申义了。
荀子在《礼论》篇中描述人死后的礼仪,其中写道:“充耳而设瑱,饭以生稻,唅以槁骨,反生术矣。”古时,人死后要在口中填满一些东西,这叫“饭唅”,根据地位的高低而不同。荀子描述的显然是士阶层以上的贵族阶级:用瑱塞到耳朵里,口中含有生稻和槁骨,槁(gǎo)骨就是贝类。所谓“反生术矣”,是指这样的装饰是模仿他生前的装饰而来,可见这位贵族生前也是“充耳而设瑱”。
“充耳”本来是天子和贵族的玉耳塞,一则起装饰作用,二则在必要的时候塞耳避听,但这些位于等级制顶端的人物往往“褎如充耳”,徒然有服饰之盛,德行却不相配,因此在《旄丘》一诗中,“充耳”就用来讽刺这些大人物塞住耳朵装耳聋。后人早已不懂得“充耳”本来就叫“塞耳”,是塞住耳朵的玉耳塞,于是自作聪明地又给加上了“不闻”二字,变成了今天常常使用的“充耳不闻”这一成语,殊不知却是画蛇添足之举。古人用词、达意之简洁,殆非后人所想像,此为一极好的例证。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相邻推荐:闪开,让我拥抱幸福:乌云背后的幸福线 鱼羊野史·第1卷 我是个年轻人我心情不太好 白鹿原 杂草的故事 战国纵横:鬼谷子的局(1-8) 生命里最美好的春天 鱼羊野史·第2卷 我讲个笑话,你可别哭啊 鱼羊野史·第3卷 我知道你没那么坚强 巨人的陨落 大清盐商 鱼羊野史·第5卷 煮酒探西游 施主,请留步 我读书少,你可别骗我 这个词,原来是这个意思! 世界上所有童话都是写给大人看的 鱼羊野史·第4卷